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自閉症的語言障礙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黃淑貞 語言治療師
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而引起的發展障礙,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行為模式。通常在幼兒二歲半以前就可以被發現,其盛行率約為每一萬人中有5~10名,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51。自閉症患者不只在學習和發展人際關係的功能上有明顯的障礙,而且在語言發展上也有明顯的缺陷。

約有35%50%的自閉症兒童,由於認知差,無法學習語言,所以僅能使用一些無意義的聲音來表示溝通意圖,有的孩子甚至對某一種聲音有過度反應,這可能和過去不愉快的經驗有關,更有的孩子完全沒有溝通意圖。我們必需強調,自閉兒的早期療育成效與兒童是否有溝通意圖相關,且部份自閉兒對環境聲音的不正常反應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行為,並非孩子本意如此。
以下將針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與訓練進行介紹:
自閉症語言溝通障礙分為:
1.      口語方面─有些患者完全不能理解,有些則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義,但對較深澀的片語、雙關語等則無法意會,在使用口語方式上有無語言、鸚鵡式語言、說話缺乏感情、音調及聲調無法掌握、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及因果性語言、經常自創語言或是重複固定儀式性的問答行為。
2.      非口語方面─有些自閉症兒童常使用攻擊、發脾氣、傷害自己、面部表情、視線接觸、拉別人手等各種姿勢意圖溝通。
自閉症兒童在五、六歲前語言發展的好壞,對其日後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溝通的能力培養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於孩子學不會的技巧或行為,可以用逐步養成或增強原理,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練習,並可以將要訓練的行為安排在日常生活的相關活動中除了可透過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遊戲中,配合簡短、清晰的語句,將孩子在從事的活動說給他聽,例如 :" 媽媽幫安安穿鞋子 " ,靠著實際的動作與語言的配合,幫助自閉症兒童了解語言的實質義意。提供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如模仿動作、聽口令做動作、強化發音、簡單對答,若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應盡量提供圖卡、或多使用手語等方法,協助他們的語言表達,平日也不要忽略孩子的溝通意圖,即使不是用口語方式表現,當孩子有溝通意願時,應給予鼓勵,並協助發展適合情境的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程度有極大的個別差異,根據兒童的實際年齡、心理年齡及階段發展性的需要來安排課程,可以補足自閉症患者先天學習能力之缺陷,減少其不適應、破壞性行為之出現,並使其潛能得以充份發揮,長大後能照顧自己,並適應社會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