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於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份起配合國家政策,接受行政院衛生署委託開辦發展遲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為高高屏地區六歲以下兒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希望經由早期發現來協助家長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幫助發展遲緩兒童早期接受療育,以達到日後降低身心障礙人口,提升國民身心健康之目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Chung-Ho Memorial Hospital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門診』Chil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enter
語音掛號專線 Speech Telephone Registration07-3208181, 07-321875324小時開放/ Open 24 hours
人工掛號專線 Artificial Telephone Registration07-3212831(開放時間 Open hours 08:00~16:30

聯絡我們 Contact Us】(開放時間 Open hours 08:00~17:30)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Address:No.100, Ziyou 1st Rd., Sanmin Dist., Kaohsiung City 807, TAIWAN
服務專線 Tel:07-3154663 07-3121101分機6468、7839(限週二門診)
傳真 Fax:07-3154663(請先來電切換)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玩具的選擇 — 玩具也要分男生、女生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鍾心穎

昨天我去百貨公司想要買個禮物,因為一位好朋友的孩子要慶祝三歲生日了,一到專櫃售貨小姐親切的招呼我,問明我的來意之後,問了一句是男生還是女生呢?” 我說是女生,她就指著架上一排粉紅色的娃娃說那你可以考慮這一個。這讓我想到去年的ㄧ則新聞,知名玩具廠商"玩具反斗城在澳洲的分店因為用性別作為玩具擺放的分類方式而遭到非議,家長團體擔心這樣的作法是ㄧ種性別的刻版印象而侷限了孩子的發展。到底,玩具需要分男生玩和女生玩的嗎?


零售商在銷售物品的時候,一定會以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為考量,如果公司會以男生和女生的玩具作為展示類別一定有其原因,走進男生區,放眼望去都是汽/火車、機器人、球類,顏色也以藍綠等冷色系為主,而女生區則是粉紅色等暖色系的洋娃娃、扮家家酒和手工藝類玩具,但是這種性別上的喜好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呢?

大部分的孩子大概在兩三歲的時候開始了解男女生之間的差異,關於性別的發展理論,有幾個不同的學派說法,有的主張性別的差異在染色體基因上就決定了,有些則認為是因為社會文化的影響,或認知發展後學習而來的,各自有實驗支持其理論。不論哪一種理論都支持男孩女孩在挑選玩具上的確有其喜好,但不是絕對,此外研究1歲以下的孩子,發現和性別差異比較有關聯的在於怎麼玩而非玩什麼。所謂的性別刻板印象,會讓孩子在玩具的選擇上受到你是男()生,這是女()生玩的的限制,更甚者在大一點的求學階段,會因此遭到同儕的排擠甚或霸凌。

或許會有家長擔心家裡的男生喜歡玩娃娃或辦家家酒,女生老愛爬上爬下,是否會影響將來性別角色的發展? 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只是要透過玩耍來模仿學習和探索環境,藉由各種角色的扮演(不論­同性的或異性的)來獲得經驗。所以在挑選玩具的時候,家長本身不仿屏除自己的刻版印象,尊重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提供多樣化的環境,讓他去選擇自己喜歡玩的玩具。另外,不一定要到玩具店裡買的才叫玩具,也可以利用天然的素材,利如:水、石頭、樹枝/葉、貝殼等等,都是孩子很好的資源。最重要的,不論你給孩子買了多少玩具,甚至可以堆成山,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喔
參考資料:
1.      Weinraub, M., Clemens, L.P., Sockloff, A., Ethridge, T., Gracely, E., Myers, B. (1984). The development of sex role stereotypes in the third year: Relationships to gender labeling, gender identity, sex-typed toy preference,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Child Development, 55, 1493-1503.
2.      Escudero, P., Robbins, R. A., Johnson, S. P. (2013). Sex-related preferences for real and doll faces versus real and toy objects in young infants and adul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16, 367-379.
3.      Alison, H. (2005). Play using natural materials. London: David Fulton.
4.      Berk, L. E. (2009). Child development. 8th Ed. 524-561.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