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自閉症幼兒功能性溝通的先備技巧
臨床心理師 徐秀宜
自閉症兒童的主要核心問題為:缺乏適當的溝通、社會互動、以及侷限的興趣或同一性的行為。一般人以為,自閉症兒童不會說話、也不會嘗試溝通,事實上自閉症幼兒缺乏適當的口語並不表示他們不溝通,他們通常會採取的溝通方式是:拉人或帶著人到他要的物品處、把它人的手放在物品上或將物品放在他人的手裡,甚至只是哭、笑或以一些挑戰行為來嘗試表達他的意圖。而這些問題主要再於他們缺乏對語言符號的使用和對人際互動規則的理解,以致無法發展出適當的溝通行為。因此對於自閉症幼兒的溝通能力的訓練,首要之務並非在於
口語的訓練,而是要先建立他們對於溝通方式與社會互動規則的理解,之後才能運用語言符號(口語、文字、手勢、圖片)來嘗試達成溝通的目的。
所謂『功能性溝通』是指有效地以任何方式將自己的想法、需要、意圖傳遞給溝通的對方。一般來說,我們的溝通共有八種不同的功能或目的,包括:表達要求、聲張意願、表達選擇、要求重複一些舉動、表達拒絕、評論、尋求注意、打招呼。對自閉症兒童而言,他們比較容易學會表達要求、聲張意願、表達選擇、要求重複一些舉動、表達拒絕等溝通行為,但較不易發展出具社會性功能(評論、尋求注意、打招呼)的溝通行為。
有許多文獻發現,有一些認知能力與符號的學習、溝通發展息息相關,通常幼兒必須先發展出這些認知技巧後,才能有效地學會語言的使用和溝通行為,而這些認知技能通常也是自閉症兒童較為缺乏的部分。因此,在自閉症幼兒學會使用功能性溝通行為之前,必須先學會一些先備的認知技能。這些認知技能包括:交互注意能力(Joint Attention)、指物表達要求、模仿。
交互注意力
『交互注意力』是指自己與他人共同注意或分享自己與他人以外的其他事物,這是發展溝通行為的一項重要能力。家長或教師在教導這個行為之前,可以嘗試先與孩子保持面對面,然後拿一個孩子感興趣或新鮮的玩具或物品在孩子眼前搖晃一下後,帶到家長或 老師的眼前並說:「(叫孩子的名字),你看!這是XX!」倘若孩子可以看看玩具後再看看家長或 老師(交互注意力),那麼可以立即啟動玩具或將玩具給孩子玩,以增強他的交互注意力的行為。
指物表達要求
一般孩子大約在一歲後便可發展出以食指指物來表達要求,但對自閉症兒童而言是不容易發展出來的非口語溝通行為。通常自閉症幼兒有需求時會嘗試把人帶到物品處或將物品遞給他人,此時家長或教師便可帶著他的手做出指的動作,指向並碰觸到他想要的物品後,再將他要的物品給他,之後再逐漸退除動作帶領,以減少提示,並逐漸拉遠距離,讓孩子在指物時可以不用直接碰觸到物品。
模仿技巧
模仿是將他人的行為內化及複製的重要技巧,透過模仿,孩子可以學會許多新的技能。通常模仿需要三個步驟,包括:注意他人的舉動、輪流、重複做出他人的動作,因此,在教導模仿時,需留意孩子是否能做到這三個步驟,倘若無法引起孩子的注意時,亦可先嘗試模仿孩子的行為,待孩子開始會注意到自己的舉動時,再嘗試做出其他舉動讓孩子模仿。此外,模仿行為的教導可由簡單到困難的行為逐步訓練,家長或 老師可先評估看看孩子目前可模仿的程度,再由他目前可做得到的行為開始教導。一般而言,由簡單至困難的程度依序如下:
1.
粗動作的模仿,如:跑、跳、翻滾…等。
2.
粗動作加上物品,如:丟球、推車子…等。
3.
精細動作的模仿,如:拍手、摸鼻子…等。
4.
口腔動作的模仿,如:張大嘴巴、發出唇音”啵”…等。
5.
發出簡單的聲音,如:彈舌音、做出汽車的聲音…等,
6.
說出單音或疊音字、有意義語音,如:抱、哇!…等。
總之,在嘗試訓練自閉症幼兒進行功能性溝通行為之前,必須先瞭解孩子是否具備上述的這些基本能力,但並非需要在孩子完全精熟上述能力時才可以嘗試教導溝通行為。我們可以依照孩子已學會或發展的能力水準,嘗試教導一些符合他目前能力水準的功能性溝通行為,如:孩子可以模仿拍的動作,則可以教導他拍拍他人來表達要求。同時,所有這些能力的訓練,若能善用正向增強的行為訓練技巧,那麼孩子的溝通行為便可很快地擴展與建立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