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於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份起配合國家政策,接受行政院衛生署委託開辦發展遲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為高高屏地區六歲以下兒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希望經由早期發現來協助家長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幫助發展遲緩兒童早期接受療育,以達到日後降低身心障礙人口,提升國民身心健康之目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Chung-Ho Memorial Hospital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門診』Chil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enter
語音掛號專線 Speech Telephone Registration07-3208181, 07-321875324小時開放/ Open 24 hours
人工掛號專線 Artificial Telephone Registration07-3212831(開放時間 Open hours 08:00~16:30

聯絡我們 Contact Us】(開放時間 Open hours 08:00~17:30)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Address:No.100, Ziyou 1st Rd., Sanmin Dist., Kaohsiung City 807, TAIWAN
服務專線 Tel:07-3154663 07-3121101分機6468、7839(限週二門診)
傳真 Fax:07-3154663(請先來電切換)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如何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科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歐柔孜臨床心理師

很多家長帶孩子來就醫處理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常談及孩子在他有興趣的事物上可很快就學會,但對學校的學習事物或在家裡寫功課總是提不起勁,學習動機低落,常需要用威脅利誘等方式提升他的學習配合度。到底動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只能用威脅利誘或聲聲叮嚀催促的方式才能要求孩子配合嗎?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很多的學習都發生在生活中的大小活動(:抓捏餅乾吃東西、穿鞋子、脫褲子、上廁所等) ,學習這檔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也就是說學習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從1歲多,孩子就會觀察大人的行動,並發覺自己的行動和環境之間的連結(:自己笑的時候,別人也會跟著笑),孩子透過觀察、模仿、操作、和說話等跟所處的環境和人事物互動,好奇心會讓孩子主動的探索,而環境中人事物的回饋也是引發或維持孩子好奇心的重要因素,所以,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奠基孩子主動學習的基礎。
那麼如何營造一個引發孩子好奇心的環境呢?首先,環境中需提供符合孩子年齡發展的刺激,應讓孩子在環境中充分的探險,由於每個孩子的興趣並不相同,可以從孩子有興趣的事物鼓勵他探索,讓他有機會從有興趣的活動中經驗觀察、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歷程,從這些探索歷程中,孩子就會感到學習的樂趣、養成學習的自主性和成就的信心。
再來,家長的回饋也是重要的因素,家長常在放手學習或全能照顧之間感到兩難,事實上,家長回饋的方式可從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觀察和能力評估來決定,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能力不足,若全然的放手,孩子就會感到挫折而失去動機,若先以示範的方式讓孩子觀察可引發他的興趣,也就帶出學習的動機,但如果孩子的能力可以做到,而家長因擔心危險或認為孩子完成的速度較慢而全然的予以協助,就會降低孩子的學習動機;另方面,家長的回饋態度亦為重要,如果家長回饋的態度為退縮抗拒或排拒孩子去嘗試,孩子可能就會退縮,久而久之亦對這些事物缺乏興趣,對於事物的學習就較被動,但如果家長回饋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可隨興趣放心探索或是安全信任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猶疑,家長依孩子的能力提供適當的鼓勵或引導或部分協助,陪伴和跟隨孩子的探索,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在充滿安全和關愛的環境中自主性的學習。美國心理學家艾德華.迪西和李察.萊恩在90年代發表自主理論,他們假定三個人類心理的基本需求-關愛、自主和能力,每個孩子都想自己做一些事,並因此體驗到自己很能幹和感覺被愛,如果有一個環境,滿足孩子上述三個基本需求,就能替負責任的學習態度和滿足的人生打下最好的基礎。換句話說,若孩子的生活環境能依照孩子的發展能力適時提供練習機會,對他的能力給予肯定和回饋,那麼孩子對於學習就會勇於嘗試、也會從學習事物上獲得能力的掌控感及內在的成就感。
但生活中孩子並非對樣樣事物都有興趣,那麼要如何引發孩子的動機呢?過去研究將動機可分成三種不同的形式:
內誘型:因為我喜歡玩積木,所以喜歡玩操作性的遊戲
認同型:因為我想要像哥哥一樣那麼會組合積木;我長大想當一個機械工程師
外誘型:因為我玩積木組合成高塔時,大人都會幫我鼓鼓掌說我好棒
通常在內誘型動機的學習事物上常常可觀察到孩子非常投注心力和注意力,而家長可以透過參與或陪伴孩子有興趣的活動或正在專注做的事物,讓學習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如:過程中的問題解決,有時亦可從孩子較具動機的活動搭配不同的學習主題引發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興趣。
在認同型動機的學習事物上,常常可觀察到孩子有學習興趣,但孩子不見得具有足夠的能力或耐性去做到或完成自己所期待的結果,所以家長可以透過鼓勵、適時示範或口頭引導解決技巧,讓孩子從觀察模仿和操作練習過程中漸漸感受到對學習事物的掌控和表現信心。
在外誘型動機的學習事物上,常常是孩子較缺乏動機去做的事物,通常需要搭配孩子較具興趣的行為後果或透過外在回饋才可提升他們的動機和引發興趣,多數家長會擔心這樣的回饋是否會養成孩子一定要有回饋才願意配合,在外誘型動機的學習事物要讓孩子維持學習動機是不容易的,所以搭配孩子較具興趣的行為後果或透過外在回饋的學習歷程,是讓孩子在提升動機去學習的歷程中透過成功來獲得在學習上的成就感,而引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此外,在這類型的學習事物上,家長要多多對於孩子的努力給予肯定和欣賞,而這樣的正向社會性關注可內化成孩子對自己能力的欣賞。
在上述三種不同形式的動機學習事物上,都是好奇心啟動學習的開始,但動機的維持常需要一些成功的體驗或擁有持續性的興趣,所以提供機會並鼓勵孩子在有興趣的事物上持續學習,而在缺乏興趣的事物上,家長的身教也就是一種示範,此外,遇到困難時,家長可用言語或肢體上的回饋,接近孩子的內在感受,多提供鼓勵,適時引導思考,但儘可能減少指導或直接協助,這些獨立成功學習的體驗可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充滿好奇和動力。

參考資料:
1.          汐見稔幸(2011)啟發0~3歲孩子的好奇心。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
2.          依旭塔.雷曼(2008)學習動機。台北市:天下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