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小兒科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臨床心理師 徐秀宜
u 瞭解孩子的需求
Ø 嘗試瞭解及觀察孩子的發展與反應
n 評估孩子的能力是否做得到
n 內在生理與外在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n 瞭解(推理)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n 如:因環境太吵而哭鬧、想要拿東西時哭鬧
n 等待孩子的回應
n 不要急著滿足孩子的需求或評斷孩子的行為
Ø 練習角色替換:幫孩子說話
Ø 適度的環境與教養刺激,勿揠苗助長
u 建立正向關係的必要性
Ø 有正向的親子互動孩子才會重視父母
• 每天花一些時間與孩子從事他喜歡的活動,讓孩子感覺到你會重視他的需求與感覺。
• 孩子會重視你時,對你的指令與要求的配合度也會提升。
• 建立適當的家庭生活規律與結構。
(試試看:回顧自己小時候的經驗與感受)
Ø 父母的心情調適
• 改變自己對孩子行為的想法
• 適度的放鬆
Ø 尋求內外在資源
• 內在資源:對孩子問題的瞭解、增強自己的信心…
• 外在資源:家長團體、親友協助、療育資源…
u 家庭環境中的必要條件
Ø 鼓勵探索
n 勿過度設限,讓孩子有機會探索和收集環境中的線索。
Ø 指導基本的技巧
n 由熟悉的人教導基本的認知技巧,如:命名、配對、比較、因果關係、模仿。
Ø 讚揚孩子在發展上進步
n 適時地對其進步給予鼓勵與稱讚。
Ø 練習及擴展新的技巧
n 引導孩子藉機練習新的技巧並擴展新的知識
Ø 避免不必要的責難、處罰或戲弄
n 避免因責難、戲弄或處罰而對孩子的探索行為或正當的行為形成負面的經驗
Ø 豐富且有回應的語言環境
n 提供可預測、可理解的溝通環境,如此語言才可以傳遞訊息、提供社會性的回饋、鼓勵學習新的事物或技巧
u 提升行為發生的不二法則-增強法
• 是指:在行為發生之後能夠維持或增加行為的方法
• 可強化任何行為,提升及維持行為的發生率 ,包括問題行為。
• 增強只用在『結果/回饋』的部分
• 可用於增加個人產生合宜行為的動機
• 增強最終必須消減,並且需與自然性增強物配對使用
Ø 有效運用增強物
n 需考慮該增強物的適當性
n 在目標行為之後給予
行為之前給予的不算是增強物,而是引起行為的前因
n 一致性
每次行為出現就給,待行為穩定後在部分給予
n 立即的
行為出現後馬上給,不可以延宕超過五秒鐘
n 個人化的
依每位孩 的喜好與表現狀況給予不同的增強物
u 自然情境中的學習
• 自然情境或以活動為基礎的訓練方式為目前療育的趨勢,亦是對孩子的發展及功能提升最有幫助的方式
• 由日常生活中示範及教導一些基本概念、問題解決技巧、語言技巧…等。
• 重要因素:家長的回應、安全及有趣的環境(有廣泛的學習目標及對象、有功能性的活動)。
Ø 教導的原則
• 多重目標用可用在單一活動上。
• 以玩樂及有趣的活動提升動機。
• 由日常活動中引進訓練目標,以增加練習及應用的機會。
• 一致性的反應及回饋,以利孩子學習與記憶。(善用行為改變技巧)
製造機會讓孩子主動反應,並等待孩子的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